6月13日,在九游会j9官方入口铜川市耀州文化艺术中心,《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词作者姚筱舟站在舞台上,接受大家的鲜花和掌声。1958年,姚筱舟来到铜川。至今,他已在铜川生活了60年。今年85岁的他是铜川建市60周年的杰出贡献人物之一。
“铜川的变化让我惊奇!”谈起这座自己挥洒了青春和热血的城市,祖籍江西的姚筱舟这样说。
1958年4月5日,国务院决定撤销铜川县建制,成立铜川市,将其归省管辖;1958年6月13日,铜川市正式成立,成为继西安之后我省的第二个省辖市。
60年来,铜川前行的步伐铿锵有力。这片热土蕴藏着数十亿吨的煤炭资源,曾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和建材基地。随着一座座现代化矿井的相继建成,铜川市煤炭产量连年攀升。铜川,被誉为渭北黑腰带上的一颗明珠。除了煤炭产业,这里的铝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水泥产业发展迅猛,陶瓷业在传承创新中不断发展……
铜川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煤炭曾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难以诉说的沉痛,让铜川一度变成“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
城市发展,环境先行。这座资源型城市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铜川市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解决这一命题。
1992年,铜川市正式启动规划建设新区。这项具有历史性的战略决策,为铜川可持续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009年,铜川市被国务院确定为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由此拉开了实现重大战略转型的大幕。
在改造提升煤炭、水泥、铝业、陶瓷、果业等传统产业的同时,铜川也着力培育发展电力电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和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以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新区现代新型材料研发基地、铜川海升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陕西兴盛德药业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铜川苹果、铜川大樱桃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品牌。
2011年以来,铜川市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实现了由“煤城”向“康城”的华丽转身。
历经了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铜川,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追赶,发展中超越”的新路子。
与此同时,铜川先后成功创建中国循环经济十佳绿色发展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经济是城市的命脉,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
1994年落成的耀州窑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古陶瓷遗址博物馆;
掩映在翠柏之中的药王山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昔日的皇家避暑行宫玉华宫已成为陕西北线旅游新亮点;
红色照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在这里创建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
铜川大剧院、全民健身馆、工人文化宫的建设,让全市人民过上了更有品质、更具获得感的幸福生活。铜川也步入了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之列。
一个城市的荣耀,由这里的人们创造。6月13日,铜川市举行了建市60周年杰出贡献人物颁奖大会。
全国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郭秀明,13次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全国劳动模范张金聚,主持了耀州窑大面积科学发掘的古陶瓷专家禚振西……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段段动人的故事,100名杰出贡献人物的先进事迹,是铜川市一路走来顽强拼搏、砥砺奋进的精神写照。
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铜川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给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的回信精神为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拼搏,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