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持续提升心血管内科技术水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
点击数:

“您好,这里是120指挥中心。”“我家人他身体不舒服,胸很痛,可以马上派120来吗?”10月4日晚上8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接到急诊电话后立刻派出急救车前往患者万大爷家中,并在车上为其进行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一出即被发回胸痛中心。经胸痛中心值班医生初步诊断,万大爷为急性心肌梗死,医院立即启动“双绕”绿色通道(绕过急诊科、绕过住院中心),万大爷被迅速转入介入中心导管室,短短26分钟,完全堵塞的血管顺利开通,患者病情明显好转。

未命名图片3

这样的急诊手术场景只是重医附属璧山医院胸痛中心365天工作中的常规一幕。急性心肌梗死一旦发生,90分钟之内是最佳的抢救时间,贻误黄金救治时间,有可能导致心梗患者的猝死或者后期的心力衰竭,为此,医院的胸痛中心救治团队全年365天无节假日,只为能够争分夺秒地救治生命。

以技术提升为导向

不断加强救治能力建设

未命名图片6

自2016年于长青主任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重医附属璧山医院以来,心血管内科团队3级和4级心脏介入手术量每年可达2000余台次,填补了璧山区20余项心脏介入手术空白。区内首例冠脉支架植入术、CRT-D植入术(简称心脏再同步化除颤器)、房颤左心耳封堵术、频发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心血管内科在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等方面不断完善提升区域内的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

未命名图片7

目前,九游会j9官方入口科室的新技术新业务主要由青年医生发挥核心骨干作用。在于长青主任的带领下,以科室在职在岗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牵头,设立结构性心脏病及心脏重症、冠心病介入等6个亚专业诊疗组,将青年医生根据个人特点分组担任骨干开展诊疗;并鼓励科室的青年医生继续深造,培养博士研究生毕业1人,在读博士8人,整个科室形成了争相学习新技术的良好氛围,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心血管内科才能做到每年都有新技术在璧山落地,从而实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先进医疗技术的愿景。

以高标准严要求

争创国家级重点专科

自重医附属璧山医院成为三甲医院以来,医院大力推进临床科室的高质量发展战略,对标对表国家重点专科标准,梳理医院专科特色。心血管内科被医院遴选为国家重点专科的孵化学科,医院对心血管内科在学科人才队伍建设、设备购置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面对机遇和挑战,于长青主任欣然接受国家重点学科创建的任务,“我们要照镜子,对标准、补短板、强内涵,发扬当年的两弹一星精神,鼓足干劲,早日实现学科水平向国家级重点专科靠拢,最终目的只为更优质地守护一方百姓健康,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以心暖心

让病人康复是最大的心愿

未命名图片12

“你这个手术没什么好处,我小孩出钱我都不会同意的。”面对手术建议,76岁高龄的刘大爷表现得很抗拒。刘大爷一直有心律失常的问题,西药中药吃了很多,但症状仍反复发作,到医院就诊后,动态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性早搏次数达到6万多,严重超过正常值。于长青主任带领科室心律失常专业组进行精心细致的研判,建议行心脏射频消融手术,然而遭到刘大爷拒绝。但在科室医生的耐心沟通之下,消除了刘大爷的误解,最终同意进行手术治疗。

经科室团队术前充分评估和全面准备,在患者清醒状态下顺利实施房颤肺静脉隔离及双径路改良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刘大爷症状明显改善。现在刘大爷天天都是笑脸,说起重医附属璧山医院就医感受,都是翘起大拇指。提及被治愈的病人,于长青主任由衷感叹,“医生最大的心愿,还是病人康复”。

不仅是让病人身体上的“心”康复,心血管内科也致力于让病人精神上的“心”康复。此前,一位患者老秦在心脏支架手术后出现焦虑症状,为此他来到医院心血管内科咨询。经过科室的健康宣教、心理疏通以及药物治疗,老秦的不适症状逐渐减轻。面对老秦这类患者的就医心理需求,科室让医生和护士接受临床精神心理知识培训,同时与精神心理科建立多学科会诊、转诊机制,制定合理诊疗方案,提升科室医生“双心”诊疗技能水平。

立足于心血管内科的“不忘初心,以心暖心”理念,于长青主任表示,科室将持续提升技术水平,打造有特色、有能力、有温度的重点学科,不断深化内涵建设,努力让群众就医更有获得感、安全感。

(通讯员/刘海霞 图/胡悦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公司地址: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