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呀挖”洗脑式传播,洗出一堆是非。日前,一首幼儿歌曲“挖呀挖”在社交平台爆火,多名九游会j9官方入口幼教老师的社交账号因此获得大量关注。几乎与此同时,谁才是原版、谁又在“抄袭”的争论骤起,多名“挖呀挖”演绎者称遭遇网暴,还有多个版本的流言不时传出。
这就没劲了!虽然“挖呀挖”确实挺上头,但因为这么一段手指舞的儿歌也能撕起来,而且殃及多名因儿歌获得关注的幼教老师,不仅没必要,而且挺无趣。
认真来挖,这个事情比较清晰的脉络可能是:“挖呀挖”视频获得央媒转发、海量围观的武汉某位幼儿音乐教师,确实并非本段内容的首发者,而一度被认为是首发者的武汉另一位幼教老师,在随后也被证实非原创,并且还有一位幼教老师被证实是将“挖呀挖”歌词与周杰伦歌曲《听妈妈的话》结合在一起演绎的首位作者。就这么一直往前捯,目前看到最早在2018年就发布“挖呀挖”手指舞内容的,疑似某早教平台账号,且注明系“免费提供”……幼儿园里的手指舞挺多,但真要搞清楚权利主体老实说不那么容易。
短视频更多是即时性的传播和观看,网友发表意见也因此就更随性,往往选择性相信各自的第一印象,进而推导出对其他同类内容演绎者的评价。获得最多关注的武汉幼教老师可能妆容更整齐,不少在这里留下第一印象的网友就因此跑到另一位幼教老师视频下批评人家不化妆、不敬业;而看过武汉版本的网友,则也可能反向跑到另一边去指责所谓抄袭、侵权。
事实上,看似很有点法律观念的网友,可能连这段“挖呀挖”作品的真正权利主体是谁也没搞清楚,这种过于朴素的权利意识,只是网上随口一说的某种情绪,最多也就是在为自己印象里的那个“首发权”站台。但由此引发的多轮针对不同主体的网暴袭击,却是扎扎实实地存在着,而且会让当事人很扎心。
自媒体时代了,确实人人都有个麦克风,特别是在短视频这种新媒介中,普通人突然爆红(或者成为某个新闻事件当事人)的可能性在增加,但普通人对此似乎始终都处于缺乏心理准备的状态。看到旁人一夜爆红,羡慕嫉妒可以有,尽可能地不要酸溜溜,莫名的恨更是没必要。如果自己一夜成为众矢之的,也要做好心理建设,面对动辄上亿的流量围观,要对可能几百几千条的恶语相向尽可能宠辱不惊。当然毕竟是普通人,苛求内心足够强大也不现实,这就要对恶意攻击有基本的证据保全意识,及时固定证据,必要时寻求法律保护。
“挖呀挖”为什么会火成这样,现在很难说得清楚。但最开始火起来的时候,能看到的绝大多数跟帖还是心存美好、唤醒童趣,不少人因此开始追念逝去的童真,更有人谈起幼教群体的付出和收获一直不成比例的现实,这都是可以挖且不会伤到他人的个人表达。但因为一些捕风捉影、并不扎实的说法而网暴他人,一通乱挖坏了风气,伤了人心,就很不美好了!
编辑:张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