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急性溶血命悬一线 人工肝技术助其起死回生
点击数: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 近日,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五院)重症医学科应用人工肝技术成功救治一例血管内溶血导致的多脏器功能损伤患者。

病情危重被紧急送往重症医学科

54岁的刘用琼(化名)一直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这次因为恶心、呕吐伴发热、寒颤入住市五院。急诊CT检查结果显示为肝脓肿和积气、右肺感染,相关体液生化检查提示患有血管内溶血。诊察过程中刘用琼病情迅速进展,出现浓茶色样尿,仅半天时间血色素从入院时的每升120g就迅速降至45g,血压持续下降,病情危重,刘用琼以主诊断“肝脓肿、感染性休克、血管内溶血”被紧急转入市五院重症医学科(ICU)。

“收入ICU的时候,刘用琼的意识呈昏睡,全身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像个小金人一样,休克血压、呼吸急促、氧合维持差。我们立即予以建立动静脉通道监测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机械通气改善呼吸,紧急大量输注红细胞纠正贫血,及时予以广谱强效抗感染,持续血液净化治疗(CRRT)纠正严重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对此,重症医学科邹帅副主任医师介绍。

人工肝技术助患者起死回生

经过一系列紧急处理,刘用琼的生命体征暂趋稳定,但肝酶学指标、胆红素仍然呈爆发式升高,且有肝功能衰竭的酶胆背离现象,肾脏及凝血功能也明显出现损伤。若不能及时逆转,多脏器损伤尤其是肝功能衰竭必将打破短暂的稳定状态,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针对患者溶血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并存等情况,重症医学科主任刘亚林主任医师在查看病人后表示,“上人工肝、支持治疗!”

重症血液净化技术牵头人张婷副主任医师迅速组织医护团队为刘用琼实施了双重九游会j9官方入口血浆分子吸附(DPMAS)+半量血浆置换(PE)的治疗,仅经过一次约4小时的治疗,患者肝功能监测显示,停机即刻总胆红素、肝酶学指标降幅分别达到峰值的60%和30%,并且在接下来2天里的监测中继续下降,而且同步改善的还有肾功能、出凝血相和贫血等监测指标。至此,刘用琼皮肤黄染情况、尿色肉眼可见的持续减轻并逐渐恢复正常、生命体征逐渐好转,危重程度评分(APACHE II)确认患者已脱离死亡线!

多科联动为患者打开生命通道

经过多科联合诊治,刘用琼确诊为溶血性葡萄球菌引起的肝脓肿,病情发展迅速导致血管内溶血和感染性休克,引发多器官功能损伤,死亡率极高。但幸运的是,历经5天的重症监护治疗,刘用琼平安转出ICU了。事实上,这名急性溶血患者的成功救治,正是市五院大力推进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MDT)的又一成功案例。其中,市五院重症医学科早期在综合生命支持基础上开展了针对性的人工肝等快速、高效、科学的救治,肝胆胰外科则为患者施行了床旁经皮肝穿刺引流脓腔积气、积脓,并留取脓液培养。在此过程中,输血科、检验科等科室更是积极配合,给予了大力支持。

相关知识链接

什么是人工肝支持系统?

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是治疗肝衰竭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治疗机制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一个体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的部分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其方式包括:血液灌流、血浆置换、以及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等。

血浆置换(PE)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膜式血浆分离方法将患者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弃去,然后补充等量的新鲜冷冻血浆或人血白蛋白等置换液,这样便可以清除患者体内的各种代谢毒素和致病因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ption system, DPMAS)是一种新型人工肝治疗模式,其在血浆胆红素吸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可以吸附中大分子毒素的广谱树脂吸附剂,不仅能够吸附胆红素,还能清除炎症介质,且不耗费血浆,在血浆资源紧张时也能开展,在迅速改善患者黄疸症状的同时,还可有效延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为肝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DPMAS+PE优势:①取长补短,改善凝血物质消耗、缓解血浆资源紧缺。②增加胆红素及毒素清除。③延长血液净化间隔,节省资源,同时不增加操作难度及繁琐度。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公司地址:技术支持: